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访问量:219416

纺织研究

  • 鹅绒结构及热变性研究

    杜林楠;柴嘉欣;闫静;师凤莹;杨玥;于宏伟;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开展了鹅绒的结构研究。实验发现,鹅绒结构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V_(asCH3-鹅绒)、V_(sCH3-鹅绒)、V_(asCH2-鹅绒)、V_(sCH2-鹅绒)、V__(C=O-鹅绒)、V_(酰胺Ⅰ带-鹅绒)、V_(酰胺Ⅱ带-鹅绒)和V_(C-O-鹅绒)。鹅绒结构主要包括:油脂、蛋白质及多糖。采用变温中红外(MIR)光谱,进一步开展了鹅绒结构热变性研究。研究发现,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303~393 K),鹅绒主要结构对应的吸收频率及强度均有一定的改变,并进一步进行了相关机理的研究。本项研究拓展了MIR光谱及变温MIR光谱在重要的纺织原料(鹅绒)结构及热变性的研究范围。

    2025年02期 v.24;No.92 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 基于形状文法艾德莱斯纹样提取与衍生设计

    屈国靖;

    通过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将艾德莱斯纹样分为图像纹样、指示纹样及象征纹样3个大类,并结合语意、语构、语境及语用4个层面,分类解读艾德莱斯典型纹样的文化内涵和吉祥寓意。利用CoreIDRAW软件提取典型纹样中的核心元素,制定形状推演规则,如平移、镜像、旋转等,生成不同的图形纹样方案,应用于产品设计实践。文章还进行了感性词汇分析,以评估艾德莱斯纹样的感性语意,并据此对纹样设计进行优化。这种方法为艾德莱斯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了素材和创新思路,促进了传统纹样的现代应用与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

    2025年02期 v.24;No.92 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9K]
  • 还原型生物基染料棉织物染色工艺

    张鹏;孙彬妃;贾敏慧;

    采用还原型生物基染料橄榄绿和沙棕对棉织物进行隐色体浸染染色,探讨了染料的提升性,分析了还原剂Z质量浓度、氢氧化钠质量浓度、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4个因素对还原电位和K/S值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染色工艺,测试了染色后织物的耐摩擦牢度和耐皂洗牢度。结果表明,2种染料优化的工艺条件均为:染料浓度5%(omf)染色时,还原剂Z 11 g/L、氢氧化钠10 g/L、染色温度75℃、染色时间40 min。织物的皂洗和摩擦牢度均达4级及以上,牢度优良。

    2025年02期 v.24;No.92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服装研究

  • 女士跑步紧身裤设计与运动功能研究

    程哲;郑慧子;苏孜颖;吴忻舟;Kuzmichev Victor;

    这项研究以女士跑步紧身裤为研究对象,探究女性运动爱好者在购买运动服装时的选购因素。通过调研服装主流款式,研究其以压力舒适性为主的运动性能,并选取2款主流面料来制作样裤。通过分解动态跑步姿势,采集动静态客观压力数据和主观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独立裆片结构的样裤,其压力均值处于舒适压区间;锦氨混纺面料的样裤具备更佳的压缩性能和修身效果,适用于日常低强度运动;涤氨混纺面料的样裤具有更优的运动便利性与舒适感,适用于高强度运动。

    2025年02期 v.24;No.92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畲族服饰三维虚拟仿真及在线展示研究

    谢璞;桑梦柯;袁京墨;吴春胜;吴巧英;

    针对畲族传统服饰面临的展示受限与难以广泛传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三维建模与网页开发技术的畲族服饰数字化展示方法。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对5种代表性的畲族女式盛装的衣式、发式/冠式进行高精度复原,设计构建了富含畲族文化韵味的三维展示场景,再利用网页开发技术搭建了一个网页端畲族服饰展示系统,并对展示系统进行了体验感主观评价。结果表明,该系统在真实性、艺术性方面表现优异,交互性与便捷性仍有提升空间。该方法可突破传统展示方式的时空限制,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的数字化途径。

    2025年02期 v.24;No.92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 暴汗运动服面料功能及化学性能研究

    杨震;许玲玉;朱志栋;沈云;王宇骏;孙霞;

    随着户外和室内健身的热潮不断提升,运动爱好者对运动服装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暴汗运动服作为一款能使身体快速发热出汗的功能性运动服装,很受运动爱好者的喜爱,市场销售量也相当可观。由于没有相关的国家和行业产品标准,运动爱好者对暴汗运动服面料功能的真实性、化学有害物是否超标等问题存在疑虑。这项研究对暴汗运动服面料的关键功能及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为暴汗运动服的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2025年02期 v.24;No.92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纺织服装文化研究

  • 花腰傣服饰和谐美研究

    李刚;曾雪娇;苟双晓;刘玉璟;果霖;

    在讨论花腰傣服饰无结构形式协调美的基础上,分析花腰傣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人地关系和花腰傣服饰图案亲近自然的和谐之美,并进一步探讨花腰傣服饰作为和谐社会秩序符号的功能。研究表明花腰傣无结构形式的服装看似“无结构”,实际上具有规律性、节奏性、重复性、组合性、叠加性和排列性等特点,具有浑然天成的和谐美。花腰傣服饰的图案纹饰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积极思想,花腰傣服饰本身就是族群认同、角色转换的重要符号,并已成为集体习惯、约定俗成的规矩、和睦相处的处世哲学,都渗透了和谐文化的理念。

    2025年02期 v.24;No.92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 伍尔夫女性观再探——《达洛维夫人》中女性服饰书写与身份认同

    赵赟颖;

    小说《达洛维夫人》中的服饰书写一直被学界所忽视,伍尔夫通过对不同社会地位女性的服饰书写,表达了服饰选择是身份认同的一种反映。维多利亚遗风与爵士时代新风潮这两种服饰风格的相遇,既是女性之间身份认同观念的碰撞,也反映出伍尔夫矛盾的女性观。结合20世纪初女装革命的历史背景,运用身份认同理论和双性同体理论,能够说明莎利回归家庭的结局体现了伍尔夫双性同体观的不成熟和过于理想化,指出伍尔夫对维多利亚时期的确有一种怀旧情绪,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一些优秀特质是值得新女性们重视和继承的,伍尔夫实际上也更倾向于现代新女性观。

    2025年02期 v.24;No.92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辽代契丹服饰纹样审美艺术风格考论

    孙立梅;

    辽代契丹服饰纹样图案丰富多样,题材广泛,丰富了传统装饰纹样。采用文献研究及图案分析的方法,对辽代契丹服饰纹样独特的审美意象和风格特征进行归纳,探究其审美风格的成因。研究表明,从大自然与神话传说中获得的灵感是辽代织物纹样的重要灵感来源;春水秋山纹样,是辽代服饰纹样的主题;审美风格与其二元制相对应,以契丹服饰审美风格为主,杂糅了其他文化特征。其审美风格形成原因主要在于地域自然环境、国家政令礼仪变化、服装纺织技术提高、宗教信仰及社会风俗、中原文化及其他外来文化影响等;多种因素的交融,使得辽代契丹服饰纹样具有时代与地域的烙印,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审美理念。对其审美风格特征及形成原因进行探析,能够了解辽代社会风尚和审美观念,进而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纹饰艺术,对于现代服饰设计灵感具有启发意义。

    2025年02期 v.24;No.92 53-5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 巫文化在楚国服饰中的体现

    陈子寒;

    针对楚国巫文化的起源及其对楚国服饰审美的影响等问题,在民俗学、图像学两条研究路线的分析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巫文化在楚国服饰中的体现进行系统分析,得出楚国服饰的美学特征与巫文化的精神内涵高度契合,巫文化对楚国服饰有深刻影响,展现了楚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的观点。研究表明,从民俗学研究路线上看,楚国巫文化的产生源于历史、地理、文化、政治等多方面原因;从图像学的研究路线上看,巫文化影响下的楚国服饰在物质文化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2025年02期 v.24;No.92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产业研究

  • 数智赋能浙江省打造国际一流现代纺织产业基地实证研究

    胡秋儿;魏明;

    作为浙江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在数字化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以数智赋能纺织产业发展,成为浙江省打造全球先进现代纺织产业基地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此,以浙江纺织产业集群区域9市127家纺织企业为调研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重点探究数智化推进工作现状、成效、影响要素、制约机制与对策建议。研究发现,浙江纺织产业数智赋能的意愿和实践较为强烈;纺织产业数智赋能的首要因素在于生产方式和生产过程的技术性要素;企业数智转型的关键驱动力主要来源于管理者的认知决策,以及环境驱动、技术便利与政策推动;纺织企业在数智化转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集中在技术领域。研究认为面向纺织企业数智化转型的趋势要求,需以产业集群数字化建设为重点,推动企业数智化转型实践,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2025年02期 v.24;No.92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产品供给视角下居民环保服装购买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付文凤;翟原青;胡书杨;

    文中基于合肥市蜀山区797份居民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二元Probit回归模型探究产品供给视角下居民环保服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显著程度。结果表明:产品设计新颖、材料环保、品牌知名、种类丰富、价格优惠等产品供给因素显著正向影响居民环保服装购买行为,且高学历和已购买商品房的受访居民更倾向购买环保服装。因此,为促进居民采纳环保服装购买行为,应加强环保服装设计创新,注重环保面料的选用,加强环保服装品牌建设和宣传,丰富环保服装的种类和款式,合理制定环保服装价格策略。

    2025年02期 v.24;No.92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基于“4P”理论浅析Uma Wang的品牌营销策略

    朱翠云;刘安定;丁怡;

    Uma Wang是中国非常有代表性且成功的服装设计师品牌。文章基于“4Ps”理论对Uma Wang进行营销战略上的分析,同时采用SWOT法,对该品牌的优劣势及其品牌在当今社会环境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Uma Wang独特的设计理念与文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设计师品牌;精细、谨慎的营销和运营方式为品牌赢得良好的口碑,也是品牌长期稳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但随着时代的发展,Uma Wang谨慎的运营方式在数字化时代中存在一定的弊端。研究结果对于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的运营和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2025年02期 v.24;No.92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 高职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性研究——以宁波市高职院校为例

    卫璐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准绳,本文旨在探究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视域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意蕴,通过调研剖析当前高职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现状,从而提出构建“融+课程”“融+网络”“融+资源”“融+实践”体系,强化高职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路径,以提升高职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

    2025年02期 v.24;No.92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与服装头部企业合作共创新零售人才培养路径

    江丽萍;张芝萍;仲瑜;

    国务院《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提出,新零售是释放经济活力的重要引擎。新零售市场的快速扩张,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浙江某职院依托区位优势与办学特色,联合雅戈尔、太平鸟等头部企业,通过产教融合构建了“标准―课程―实战―评价”四维协同体系。该校打破传统专业壁垒,重构三层递进式课程体系,创建多场域真岗实战路径,并建立德技并重的评价机制,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产教融合模式。实践表明,头部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链条,能够有效破解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与评价机制上的矛盾,为新零售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025年02期 v.24;No.92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视域下服装专业群国际化教学创新——基于“One Day Project”教学实践

    李玲;

    针对中国高职院校服装专业群国际化教学面临的挑战,推出了一种创新的教学形式――“One Day Project”。教学特点是中外学生跨专业、跨文化合作;教学形式是将服装设计、服装工艺、时尚传媒、时装管理、人物形象、时尚表演等相关专业的师生聚合,同一天共同完成项目目标。这一教学形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还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服装专业人才,为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2025年02期 v.24;No.92 93-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基于增值理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周晨;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有了新的使命担当。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增值评价在科学提升教育质量评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是评价方式“结果性”严重而“过程性”弱化、评价取向“工具性”严重而“成长性”弱化、评价标准“静态性”严重而“动态性”弱化、评价方式“单一性”严重而“多元性”弱化。文章着眼当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的现实困境,依托多元技术赋能的建设理念,变革增值评价,提出过程性、发展性、动态性、多元性评价的目标。

    2025年02期 v.24;No.92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 下载本期数据